观点

自贸区应设评估和容错机制,建成全球高端要素配置平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届湾区论坛——“新时代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新挑战与新机遇”日前在深圳举行。


本次论坛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圳研究院、海南研究院承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圳校友会协办。传统的基于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优势正逐渐消失,经贸领域面对新挑战,该如何从困境中寻找出路,是本届湾区论坛关注和探讨的焦点。全国各地数十位专家学者和粤港澳大湾区知名企业家,以及深圳本地贸大校友共计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在致辞中表示,对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大变革、大动荡、大调整的背景下,要以主动塑造战略价值的新作为来迎接新挑战,把握新机遇;以自贸试验区的新开放作为拓展经贸空间的新模式;以新经济的新实践来创造新奇迹;以应对新风险作为新要求。


在大会专题交流环节,多名专家就“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自贸试验区面临的新课题与新任务”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经济室主任罗振兴研究员认为今后高水平区域经济合作可能成为趋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计广研究员根据其刚刚完成的企业调研,指出中美经贸摩擦目前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总体有限,但对不同企业有不同影响,有些企业面临较重的负担,需要给予一定帮助。凯思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郑方先生根据其在中美两国的投资经验,强调了稳定两国经贸关系的重要性。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海图智库创始人陈定定教授认为尽管中美两国已经出现了一些“技术脱钩”的迹象,但两国经贸关系会走向一个新的稳定状态,在近期双方达成一个都可接受的协议的可能性较大。


自贸区应设评估和容错机制,建成全球高端要素配置平台


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至2018年海南等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我国自贸试验区数量已达12个,形成“1+3+7+1”的试点格局。“自贸试验区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自贸试验区不是政策的洼地,而是政策的高地。” 深圳前海创新研究院秘书长谌鹏说,“目前来看,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迫切需要上位法的支持,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以突破现有制度框架对形成更高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限制与约束”。


中国海关学会广州分会专职副会长何力说,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要建立通畅的“上情下达、下情上知”沟通机制,理顺中央和地方职责关系,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自贸试验区的课题永远都是创新。创新的另一个维度问题是,12个自贸试验区怎么做出各自的特色?广东自贸试验区最有条件,应该利用现有优势做出示范;此外,当前基层创新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容错机制,来切实推动创新的开展”。


华中科技大学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教授认为,自贸试验区是一个综合性改革,不是保税区简单的升级版,现在的自贸试验区包含了以前的综保区、高新区、经开区,是一个混合体,产业涉及贸易、制造业、服务业,改革领域涉及营商环境改革与法律制度保障等。“这么多部门和领域如何进行协调,难度很大,需要有更好、更高层次的顶层设计来指引,因此建立政策协调机制推动综合性改革,势在必行。” 陈波说,“此外,应当建立自贸试验区评估考核机制,用数据说话,体系化地评估12个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成效,创造深入改革创新的良性竞争环境。”


“和自贸试验区建立之初的6年前相比,国际经贸有了新形势,自贸试验区理应有新使命。我们要以自贸试验区为核心,发挥压力测试和改革试验的功能,积极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还要以自贸试验区为平台深入实施制度创新,便利高端要素的流通,为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提供更好环境,直至成为全球资源配置中心。”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教授举了香港的例子。“香港以200多平方公里的建成区面积,长期实施的免税自由港政策,不仅带来了香港经济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形成了撬动、配置全球高端资源的能力,分享到全球经济发展的成果”。


据悉,借助深圳市“引智”机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于2013年创办深圳研究院。深圳研究院得到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的大力支持,在深圳及周边地区开展学术研究及社会培训,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通过承接科研课题的形式开展合作,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发展建设,扩大了贸大在南方的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蒋庆哲教授表示,希望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和贸大的专业学科优势,共同探索中国对外经贸领域的前沿问题,打造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发展道路,发展更具创新性和稳定性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寻求更多的创新思路与实践机会。


来源:经济日报


社交媒体分享

推荐阅读

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