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

一个泛欧泛亚开放型港口城市来了!

青白江区,位于成都东北部,一座充满活力、后劲十足的年轻城市。近年来,因为中欧班列(成都)、成都国际铁路港和自贸试验区,成为媒体关注度越来越高的“明星城市”。


对于这个建区60年的老工业区来说,2017年是产业基础再造、产业能级提升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7月公布的《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中,明确青白江纳入成都中心城区。今后产业发展重点为:发展先进材料、智能装备等产业,建设先进材料产业园;发展现代物流(铁路)、口岸服务、加工贸易、跨境贸易等产业,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服务业集聚区。


2019年4月,《优化调整后的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名单》正式印发。“年龄小、天赋高”的欧洲产业城作为新增被列入了其范畴。至此,在成都市66个产业功能区中,青白江区占三席——成都国际铁路港临港服务业功能区、成都市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欧洲产业城。


从逻辑上分析,这三个功能区瞄准国际化方向,突出临港产业特色,“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配送”为代表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耦合联动,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在这里,能管窥通过产业功能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经济地理这一重要路径。


敢想:老工业区变泛欧泛亚开放型港口城市


青白江是国家“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西南第一个工业区,经历了“因厂建区”“因工兴区”的光辉岁月,曾经是成都首个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区县。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化工、钢铁行业产能极度过剩,不景气,再加上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去产能,青白江的两大国有企业,川化和攀成钢都面临转型。


“老工业区怎么转型升级?很多地区没有走出一条成功的路子。青白江怎么快速发展,怎么突破瓶颈制约?我觉得不能空想,不能脱离实际,不能不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在青白江区委主要负责人看来,“产业梦”得实打实地来。


经过认真研究本地特色和资源,青白江转型发展有了实招:利用中欧班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利用成都国际铁路港做大做强临港特色产业、利用自贸区国家试验田推进各项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是根本出路。而目的就是,依托铁路港和自贸区优势,把青白江推向世界,把青白江从一个老工业区,打造成为泛欧泛亚开放型港口城市。


善谋:系统思考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路径


纵观青白江的三大功能区,构建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配送”为代表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具体来看,又各有特色。成都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在一舍一得之间“破茧蝶变”;成都国际铁路港临港服务业功能区则不断进取,成为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成都发挥“一干多支”主干城市作用、构建西部国际门户枢纽的核心支撑;欧洲产业城是近年来成都市唯一一个“白纸画图,平地造城”的产业功能区,也是最年轻的产业功能区。


同时,三个产业功能区都有自身的准确定位和主导产业。成都国际铁路港临港服务业功能区突出以通道带贸易、以贸易聚产业,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保税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欧洲产业城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和中欧班列,突出适铁适欧、“两头在外”特色,打造临港智能制造产业聚集区;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则突出研发创新、销售结算等总部功能,打造全国一流的先进材料研发中心、老工业基地转型示范区。


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工龄”最长的老工业基地,成都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按照城市“形态、生态、业态、文态”四态合一和产城融合的思路,大力推进老工业区转型升级。推进攀成钢和川化上下游41家企业调迁,累计去化工产能150万吨,钢铁产能350万吨。该功能区牢固树立“公园城市”理念,进一步优化空间结构,实施了青白江建区以来最大规模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7300亩土地完成拆迁和功能留白。同时,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功能型金属材料研发创新,引进实施台嘉、川非海特等总投资415亿元52个项目,124家主导产业规上企业年营收达400亿元,占成都市新材料产业收入的2/5,其中积微物联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新兴准独角兽企业。


这里,是国家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获批为省级经开区、全省千亿产业园区。


勇为:实施城市和产业跨过毗河向南发展策略


如果说成都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的发展体现了“善谋”,那么欧洲产业城则是“勇为”之举。作为成都最年轻的产业功能区,它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从“白纸画图”实现“平地立城”。目前已集聚总投资420亿元的重大产业化项目15个。总投资100亿元的华鼎国联动力电池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天马轴承成长为世界轴承行业“亚军”。北京鑫创、芬兰普乐等18个总投资350亿元的项目即将签约落地,玖龙、正创、天宇、远洋等9个项目全面开建,一个产业新城掘地而起。


“历史上,毗河以南的地区都是农村区域,从未形成大的城市聚落,而欧洲产业城的落地改变了这一格局,成为能对地方发展起到支撑作用的‘后厨’。”谈及功能,欧洲产业城管委会副主任康乐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在青白江的规划中,欧洲产业城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和中欧班列,实施城市和产业跨过毗河向南发展策略,规划建设一座现代产业新城。


目前,提前摸清供应链管理服务、智能制造等适铁适欧“两头在外”进出口加工贸易产业实际需求后,欧洲产业城已实现标准厂房通用性和特殊性统一协调,已实现一批次12万平方米厂房100%建成投用。在这里,52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已基本建成,目前已通过评审项目21个。


在康乐看来,能担当“后厨”重任的底气,一是欧洲产业城是成都目前少有的能连片开发的区域,二是它的名字在66个功能区中也是独树一帜,IP性很好;三是它能成为新经济蓬勃发展主阵地、主战场。


争先:打造全国最具特色的临港服务业功能区


俗话说,站高才能望远。在谋划铁路港未来发展方面,青白江区委、区政府自加压力,提出了打造“国际一流铁路港”,规划建设国内首个铁路智慧无人港,建成后,每年港口吞吐能力将达400万标箱。


为实现这一目标,对标西班牙萨拉戈萨、美国芝加哥、德国杜伊斯堡,建设全国知名的陆海联运枢纽、四川省对外开放高地和成都市城北核心增长极的重要支撑,打造全国最具特色的临港服务业功能区。


在体制机制上,成都国际铁路港临港服务业功能区坚持市场化方向,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在全国率先开展路地合作和产城运营,实行功能区“领导小组+园区管委会+平台公司”模式,组建“城市运营商”现代物投公司、“枢纽运营商”港投集团,成立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局。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荣获全国十大改革案例,首创推出的“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入选国务院第五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可推广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中国与俄罗斯开展国际铁路联运“一单制”金融结算融资规则试点被纳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青白江蝉联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十佳区”和“示范区”,铁路港获评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十佳产业园区”。

 

来源:央广网 


社交媒体分享

推荐阅读

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