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

“免罚清单+法治保障共同体”为企业解难 上海以“绣花精神”优化营商环境

● 上海市出台实施《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进一步细化行政执法裁量权,指导行政执法部门从“一刀切”走向“一刀一刀切”,通过提升制度供给质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届进博会上,落户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8家全球知名企业以全新的面貌入驻展会,尤其是特斯拉上海工厂,开工建设仅仅11个月,首批国产特斯拉试制车就已正式下线。


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在盛赞“中国速度”的同时,对上海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赞不绝口。他们认为,在上海“创业”,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法治保障和制度供给。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3月15日,上海市司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应急管理局三部门就联合出台实施了《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以下简称“免罚清单”);紧接着在4月22日,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又发起建立了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以下简称“法治保障共同体”)。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成员、市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副召集人罗培新说,前者是通过提升制度供给质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后者则是通过强化法治保障不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效能。


不久前,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上海某商务有限公司涉嫌互联网广告违法。


经调查,该公司在京东和阿里巴巴等平台均开设网上店铺,在销售某商品时,发布含有“最新专利”的广告用语。根据广告法的相关规定,该公司将面临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在调查过程中,该公司向执法部门提供了涉案产品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且涉案产品网络销售仅10件,案发后又立即对网页涉嫌违法内容进行了整改,及时消除影响。鉴于此,执法部门根据“免罚清单”的相关规定,对该公司免予处罚。


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这不只是罚款这么简单,因为一旦受罚,我们企业信用信息将留下污点,像‘免罚清单’这样的制度供给,才是真正为企业着想,为企业解难。”


据悉,“免罚清单”包含34项市场主体的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涉及市场监管(工商、质量技监、食品安全)、消防等多个行政执法领域。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说:“我们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大部分轻微违法行为的主体都是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大都设立时间不长,合规意识和能力较弱,初次违法很多都是无心之举,一旦被罚难免会对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他说,以前由于缺乏明确的制度依据,加上担忧“不予处罚”会被质疑“行政不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在面对这些轻微违法行为时,往往“不会”也“不敢”给予免罚处理。


对此,罗培新表示,“免罚清单”的出台,就是为了进一步细化行政执法的裁量权,指导行政执法部门从“一刀切”走向“一刀一刀切”,从而体现上海城市治理的“绣花精神”。他认为,制定“免罚清单”提高制度供给质量,正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表率;同样,法治保障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可以推动各方形成合力,及时聚焦政策制度系统研究和改进,增进政府和市场的有效沟通。


据了解,法治保障共同体由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发起,成员单位有人大机关、政协机关、相关政府部门、司法机关、法学院校和研究机构、学会协会、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以及相关企业代表等约40家单位。


根据规定,法治保障共同体肩负八个方面重点任务,即推动顶层制度设计、探索建立先行区域、完善地方法规体系、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发挥司法保障职能、优化纠纷化解机制、加强制度宣传解读和打造研究智库方阵。


据了解,法治保障共同体成立以来,各成员单位根据统一部署,立足自身实际不断提升法治保障效能,各项任务得到有序推进。


今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已从去年的第46位跃升至今年的第31位,提升15位,首次进入世界前40位。上海作为样本城市,在统计权重中占比55%,对排名的提升可谓功不可没。


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市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召集人陆卫东表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进一步发挥好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我们必须拿出绣花精神,不断拓展法治保障营商环境的内涵和外延,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吸引各方共同参与,努力构建及时发现问题、深入剖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在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降低市场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


来源:法制日报


社交媒体分享

推荐阅读

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