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发展水平

商务部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发展水平


伴随着去年9月北京、湖南、安徽三地“入群”,中国自贸试验区“雁阵”再扩容,数量增至21个。


如此之多的自贸试验区如何统筹发展?新的一年,自贸试验区又应开展哪些新工作,实现哪些新作为?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年初在谈2021年商务工作发力点时指出,商务部将聚焦产业链发展,夯实产业基础,支持各自贸试验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发展水平。


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实际上,中国的各自贸试验区在设立伊始,就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和要素条件对产业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描绘了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重点产业发展蓝图。


目前来看,21个自贸试验区主导产业鲜明——作为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先行者、排头兵,上海自贸试验区着力促进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动金融、服务及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发展。


“十三五”期间,联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批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平台平稳运行,初步形成了上海金、上海油、上海胶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价格体系,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指数排名从2016年的第11位上升到目前的第3位;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创新离岸转手买卖金融服务,更好统筹在岸和离岸业务发展。


广西自贸试验区则致力于探索首创性改革发展优势产业。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负责人表示,在跨境产业链方面,打造跨境汽车产业链,利用广西新能源汽车和相关汽车整车制造优势及中马两国的政策优势,在汽车产业方面进行探索,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此外,针对绿色化工和电子信息产业,广西正在梳理相关的跨境产业关键环节,补足链条弱点,强化整个产业的跨境合作,尤其是面向东盟、面向越南的电子产业的合作。


“十三五”期间,四川自贸试验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现代医药、食品饮料等先进制造和特色优势产业,同时根据区位特点着力建设联通世界的国际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形成了有特色、有侧重、针对性强的试点格局。


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同样不乏符合自身特色的相关产业,着力发挥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独特及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的优势,重点突出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竞争新优势。


赋予更多自主改革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因地制宜地培育发展各具优势的特色产业,并重点向创新驱动的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方向发展。


“例如,安徽自贸试验区依靠中科大等科研资源积极开展人工智能等领域科创研究,建设科创研发基地,这与中国把科技创新摆在更突出位置的政策导向相一致;再如,湖南自贸试验区将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内陆开放新高地,旨在探索支持产业转移的路径和模式,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刘向东说。


刘向东进一步表示,从全国角度看,各地自贸试验区利用自身的开放优势、政策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引导产业迈向中高端,有利于提升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需要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集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刘向东表示,为此,一方面需要支持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赋予更多的自主改革权,在鼓励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各类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让更多资金流入到新兴产业中来,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另一方面,需要破除制约优势资源向自贸试验区集聚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授权放权,鼓励开展制度型开放创新,切实帮助自贸试验区企业锻长板补短板,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和提升行业集中度。


在赋予更多自主改革权、支持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方面,商务部早有筹谋。在商务部去年12月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高峰就已明确指出,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加大对外开放压力测试力度,狠抓改革试点任务落实,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和支持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社交媒体分享

推荐阅读

热评